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朗木的博客

 
 
 

日志

 
 

甲胄修复第一人 白荣金  

2008-07-13 21:33:23|  分类: 人物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已过花甲之年的白荣金先生就是从考古界走出来的文物修复保护状元。业内外人士都欣赏他修复的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都赞扬他那修文物的高超技艺。然而,在那巧夺天工的绝技背后,他所付出的艰辛,人们或许知之甚少。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宏伟的历史博物馆展出的由白荣金修复或经他指导修复的文物珍品,每一件都见证着这位老专家40多个春秋艰辛的耕耘。
     上世纪的50年代,正是白荣金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满怀激情地跨入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大门。从此,他爱上了考古,正如他自己回忆时说的:“我和考古一见钟情,好像一下子就找到了我的人生舞台。”一干就是40多年。
     在老一辈考古专家的带领下,他开始了风餐露宿的田野勘探、发掘工作。在考古工作的起步阶段,白荣金就对古文物修复这一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而当时喜欢这一行的人很少,干这一行的人就更是屈指可数。
     他的兴趣和志向,得到老一辈专家们的肯定和支持。于是派他先后到河南洛阳、北京玻璃厂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处去当“学徒”,专门系统地学习文物修复与复制技术。他刻苦学习,如饥似渴地吸收。勤奋加心灵手巧,使他成为一名高才生。这样一来,不仅奠定了他在这一行业的理论和技术的坚实基础,而且坚定了他的从业信心。为他日后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实践出真知,也出真技。白荣金特别重视田野考古,他称这是“做好室内文物修复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使一些结构复杂而又保存不佳的重要文物得以修复和复原的决定因素”。
     在几十年考古生涯中,白荣金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发掘现场,诸如在河北满城、成都凤凰山、长沙马王堆、湖北铜绿山、广州象岗山、三门峡上村岭、山东前掌大等重要考古工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每到一处发掘现场,犹如投入一场战斗:聚集全部精力对出土文物进行研究、思考、对比,设计修复方案。
     修复文物工作,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问题,修复专家也不是单纯的工匠。它是一项集知识、悟性、技巧、经验、创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求考古专家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涉及考古学、文物学、科技史、军事史、铸造、雕塑、美术、制造工艺等各个领域。白荣金几十年如一日,在这个知识的海洋里游弋。他说这些知识,有的只需一般了解,有的则需钻研、精通。知识的广博往往是保证修复文物真实性的基础。白先生说:“成功的修复是丰富知识和高超技艺的完美结合。”中国甲胄修复第一人
     白荣金修复的文物,可称为最精美的艺术品,其技艺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境地。他在我国古文物修复专业中,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特别是在古代甲胄修复方面,有独特的创新,可以说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为这一学科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甲胄修复第一人”。
     据白荣金回忆,他第一次成功地进行甲胄修复,是在满城汉墓发掘的中山王刘胜的铠甲。出土时铠甲捆成卷,仅筒袖就有13层之多,全甲一共2859片,腐蚀严重,破碎零乱。他采取逐片编号,按叠压的顺序分层打开,然后进行修复还原。此次成功的修复,使他的技艺得到了提高,此后他又对70、80、90年代在全国各地出土的古代各类铠甲都进行过整理复原。经他手整复的甲胄难以数计,如湖北随州战国曾侯乙墓的铁铠甲、髹漆皮甲胄;吉林老森河东汉鲜卑墓、北京定陵、陕西西周青铜甲、河南淅川楚墓等不同时期的铁甲、铜甲、髹漆皮甲、马甲;西安西汉墓散乱贴金铁甲片,等等。
     白荣金无论对哪一类型甲胄的修复,他都有一套完整的修复程序。通过修复的实践,他提出了古代甲胄修复三个方面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古代甲胄的清理与提取;甲胄的复原、修复和保护方式,以及甲胄的基本分类和相应修复方法等等。白荣金修复的文物不仅享誉中国,而且闻名国外。他修复的很多文物尤其是铠甲,多次在国外展出。在美国、德国、法国及东欧很多国家,受到外国的专家和参观者的交口称赞,也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考古是为历史和现实服务的,而出土的古代文物正是我国悠久历史文明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白荣金是一位复原历史文明的特殊艺术家。
     白荣金是一位勇于向自我挑战的人,每逢谈起古文物的修复,总是十分谦虚,他说:“无论是自己或考古界整体的修复水平还有待不断提高。”他还常说:“艺无止境,仍需攀登。”退休亦未忘使命
     白荣金如今退休了,但闲不住的他,是退而不休。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还有很多“工作债”没有偿还,所以不忍休息。的确,他手边还有做不完的事,像他在岗位一样,而且越发感到时间的紧迫。
     几十年来,无数个日日夜夜,白荣金从未离开过文物,他把事业当成须臾不可离开的朋友和伴侣,他用心血和感情修复每一件文物,那些被他修复好的珍品,件件都像他的儿女一样,饱含着他的血汗和深情。
     白荣金一生对考古事业情有强烈的使命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我国古文物修复业的现状和形势了,他担心,他焦虑。是的,当前我国在这一繁重的系统工程中,从软件上考虑,人才匮乏,极少有人投入这一行业,客观上也缺少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从硬件上看,修复工作条件简陋,更没有什么高科技的工具和设备,完全是单一的手工操作,连一个像样的工作室都没有。工作环境基本上还处于上世纪下半叶的状态。
     由于时代的久远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出土文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浸蚀、毁坏,只有加以修复方能还历史原貌,才能具有真正的史学价值。修复工作不仅是还以原貌,更重要的是抢救和保护。白荣金认为,我们必须以新的理念重视文物修复这一学科。成立专门的培训和研究机构,培养足够的从业人员,将修复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建立全国性的古文化修复体系和网络,以适应我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评论这张
 
阅读(54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